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
(X:2017)
(一)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社會建構主義所關注的是學習和知識建構背后的而社會文化機制。其基本觀點是: 學習是一個文化參與過程,學習者通過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參與學習共同體的實踐活動來內化有關的知識。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情境性認知與學習理論為代表。
1.情境性認知與學習理論
情境性認知主要強調日常認知、真實性任務和情境性學徒訓練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情境性學習理論的論斷是:情境通過活動來合成知識,即知識是情境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所被應用的活動、背景和文化的產物。
2. 分布式認知理論
與情境性認知相關聯的另一個概念是分布式認知。分布式認知是指認知分布于個體內、個體間、媒介、環境、文化、社會和時間等之中。分布式認知強調,人的認知不是分布在封閉性的頭腦之內,而是在人與其環境(包括物理、社會的要素)構成的整個系統中完成的,人往往要借助外在的環境線索,文化工具和與他人的互動來完成各種認知活動。
根據分布式認知的理論,人們提出了分布式學習的概念。分布式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它允許指導者、學習者和學習內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與學可以獨立于時空而發生。這一概念強調,學習是在學習共同體的個體之間分布完成的。這對合作學習、遠程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二)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
1. 情境性教學
情境性教學是情境性學習觀念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學習應與情境化的活動結合起來,即進行情境性學習。情境性學習的具體特征可以歸納為:(1)真實任務情境;(2)情境化的過程;(3)真正的互動合作;(4)情境化的評價。
2. 支架式教學
(1) 支架式教學的含義
即教師或其他助學者通過和學習者共同完成蘊含了某種文化的活動(如數學活動、
語言活動、科學活動等),為學習者參與該活動提供外部支持,幫助他們完成獨自無法完成的任務。而隨著活動的進行,逐漸減少外部支持,讓位于學生的獨立活動,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腳手架。
(2) 支架式教學的環節
預熱,這是教學的開始階段,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并提供可獲得的工具。探索,首先由教師為學生確立目標,讓學生進行探索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
以啟發引導,可以做演示、提供問題解決的原型,也可以給學生反饋等,但要逐漸增加問題探索性成分,逐步讓位于學生自己的探索。
獨立探索,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其要探索的方向和問題,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進行探索。
3. 認知學徒制
認知學徒制就是指知識經驗較少的學習者在專家的指導下參與某種真實性的活動, 從而獲得與該活動有關的知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