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則
德育原則是根據德育目的和科學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則指導著德育工作的各個方面及其整個過程,對制定德育大綱,確定德育內容,選擇德育方法,運用德育組織形式等都具有指導作用。
一、方向性與現實性相結合原則
這個原則要求德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向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教育,并使各項德育活動具有共產主義方向性和具體的社會主義品德教育的目的性。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共產主義方向性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性結合起來, 引導學生將自己日常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勞動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聯系起來。
二、知行統一原則
這個原則要求德育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又要重視實際鍛煉,既要提高學生的品德認識,又要使學生進行相應的品德行動,以便把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統一起來。
三、疏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德育堅持說理啟迪,引導疏通,啟發自覺,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輔以必要的紀律約束,以使學生品德健康發展。
四、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德育必須依靠和發揚學生品德中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并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促使學生品德的健康發展。
五、尊重熱愛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德育既要熱愛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品德形成、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可能,又要向學生提出合理的、嚴格的要求。
六、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德育既要教育集體,又要在集體中并通過集體教育各個成員。在對集體進行教育時, 注意針對集體中各個成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教育,同時,通過對每個成員的個別教育來影響集體,促進集體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七、因材施教原則
德育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個體特征和實際品德狀況出發